理论探索 | 丁念金:论学生创造力培育的学习方式路径
创造力是人的与产生新颖、美好而且适切的事物、想法或方法的活动成效直接相关的素质,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构成,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领域。创造力的培育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而且是可行的。创造力的关键特征可以从人格特征、思维品质、知识结构等角度来分析。培育创造力的路径是多样的,其中学习方式是重要路径之一。特别具有创造力培育价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实践学习;互动学习;设计学习;个性化学习。
学生创造力;创造力培育;学习方式
创造力的培育问题是一个久远而常新的问题。在全球特别强调创新的今天,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育问题变得特别重要而紧迫。创造力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构成。应该说,中小学生创造力培育的路径是多样的,这里主要探讨其学习方式路径,即如何从学习方式的维度来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对此,人们的看法存在分歧。不过,多数关于创造力的定义强调以下三点:其一,创造性的想法必须代表不同的、新颖的或者革新的事物;其二,创造性的想法是高质量的;其三,创造性的想法必须适合于手头的任务或者对任务的重要考虑。因此,创造性的反应是新颖的、美好的和适切的。[1]因此,创造力可以简明地界定为:人的与产生新颖、美好而且适切的事物、想法或方法的活动成效直接相关的素质。笔者对创造力有比较长期的理论思考,近年来又带领一些中小学教师开发创造力课程,基于相关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形成本文。本文中的学生指中小学生。
为什么我们要提出本文中的研究问题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创造力的培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创造力的培育符合人性的倾向,因为创造力是人性中固有的一种力量。人性是多样化而且不断变化的,人在与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必定充满多样性和变化性,这就会产生出创造性的互动成果。因此,创造可以说是固有的本质力量,[2]顺应本有的创造之势培育人的创造力,是符合人性的。
第二,创造力培育是高层次人才培育的关键之一。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高层次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高层次人才的关键素质是什么呢?答案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这种人才能够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问题、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顺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参与创造社会的美好未来,这种关键素质就是创造力素质,这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应该特别关注的。
第三,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合理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在过去较长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迅速的,不过,中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世界经济的低端,这主要表现在:在较大的范围内体现一种“老外创造和设计,中国制造的格局”,这种格局很不利于中国,因为制造业污染环境和空气太严重、耗费资源太多、耗费劳动量很大、收益率相对较低。无疑,过去所经历的经济格局是中国大发展不可避免的。不过,中国经济必须尽快全面地实现转型升级、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优化,其主要的方向之一是体现“十三五”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增加中国的创造和设计,而要实现这个方向的目标,特别关键的一点是培育广大未来劳动者的创造力。
第四,有利于改变大范围机械地进行应试训练的教育局面。较长时期以来,中国教育特别注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选拔和分流,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在较大范围内,应对考试的教育方略是以题海训练为主。这种题海训练是高耗低效的,尤其是在时间上高耗低效,并容易导致大量学生的失败或半失败,因为:学生做题目做得再多,也不可能把所有可能的题目做完,题目是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而且,学生对做过的题目也是容易忘记的,很难将大量题目本身、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长期记住,这样,大量学生虽然耗费大量的时间,却难以成功地应对考试。而改变教育方略,则能够高效得多,新方略结构中的部分策略是: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体系本身并内化;指导学生养成灵活变化的能力,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是一种创造力。这两个方面协同作用,能够使学生花较少的时间更成功地应对考试,从而得以有较多的时间用于发展其他多方面的素质。
对培育创造力的提倡由来已久,并且一直未断 。例如,刘燕敏在分析美国的素质教育时就指出:“创造力是能力教育的重点。”[3]当然,在提倡和实行创造力培育的过程中,也有人质疑创造力培育的可行性,有些人认为创造力是先天性的,后天培育的空间不大。不过,大量的研究成果和事实表明,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成效显著地加以培育的。例如,美国劳拉·E. 贝克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既不是天生决定也不是少数精英天生所有,而是从早期开始培养就可能使创造力达到更高的程度。[4]
我们通过理性分析,也可以认为,创造力是可以培育的,其中直接的原因是:创造力的各个部分都是可以培育的。那么,创造力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呢?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斯滕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的结构由六大要素构成:智力能力、知识、思维风格、个性、动机和环境。[5]可以看出,这六个方面都是后天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加以培育的。笔者认为,创造力主要包含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技能、优化的知识结构等方面,而这些方面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加以培育从而发展提高的。既然创造力结构中的各个要素都可以通过后天培育而发展提高,因此创造力的培育是可行的。
当然,创造力可以培育,并不等于说创造力可以传授。许多人怀疑创造力是否可教、是否可传授。例如,黄全愈特别提出“创造性能不能教”的问题,并继而得出结论说创造性不能“教”。[6]这种怀疑和认识是有道理的。创造力是一种深层的素质,它的培育主要靠通过激发个体内在的力量、促进个体内在的生长,而不是通过传授——常规意义上“教”的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力量、促进个体内在的创造力素质的生长呢?这需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其中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习方式途径。因为,人总是现实活动中的人,是在现实活动中存在和发展的,学习活动是与人的素质发展(包括创造力发展)关系特别密切的一类活动,而学习活动总是要借助于一定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方式是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不同的学习方式所具有的促进素质发展的具体功能是不同的。
所谓学习方式,即学习活动的形成及基本操作样式,它是学习方法的微观形态。学习方法是关于如何学习的一个范畴,它包括本体性学习方法和运作性学习方法,本体性学习方法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宏观层次,即学习方式;二是微观层次,即具体学习方法。运作性学习方法即学习策略,即如何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运用学习方式和具体学习方法。简单地说,学习方法范畴包含三个子范畴:学习方式;具体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这里仅探讨学习方式这个子范畴。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就要基于创造力的关键特征来选择学习方式。创造力的关键特征,实质上是创造力培育的关键目标,基于这些关键特征来选择学习方式,即遵循“依据学习目标来选择学习方式”这个原理。
关于创造力的关键特征,学者们的看法有共通性,同时也存在较大分歧。例如,吉尔福特与克尼洛的观点就是这样。[7]整合广泛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创造力强的人主要具有如下三个领域的多个特征,这些也是学生创造力特征的三个维度。
喜欢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例如,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从教师那里和书本上接受现成的答案,敢于超越人们的一般认识。
热爱真理。主要表现为,对真理本身具有执着的追求,而不只是追求功利。
具有高度的自信心。主要表现为:相信自己能创造、能成功,相信自己的潜能。
具有高度的自主和自立取向。不依赖别人,例如,不依赖教师,能自主地进行学习和创造。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例如,立志解决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全人类的美好未来作贡献,包括通过创造的形式作贡献。这更能彰显创造及整个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主要表现为:渴望成功,渴望有所创造和贡献,这种成功包括学习和创造上的成功。
能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主要表现为:能坚持,能克服困难和曲折,不断追求做得更好,不断追求完善。
具有较高的流畅性。主要表现为:反应迅速,单位时间内能够想出的答案数多。
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为:能做出多种很不相同的反应,得出多种很不相同的答案,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具有较高的独创性。主要表现为:能想出别人通常情况下想不出的解决办法或答案,能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创造出奇特的产品。
具有较高的精细性。主要表现为:能够想出或构思出各种细节,能够较好地想到和解决各种细节上的问题,从而实现完美。
有序性。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知识是有序化、系统化的,形成了较清晰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例如,一个人关于水果的知识、关于蔬菜的知识等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分类,而不是混在一起。这样的知识便于在进行创造时提取。
广阔性。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知识面广,而不是狭隘的。创造活动往往需要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容易引发创造。例如,爱迪生虽然上学的时间很短,但是他非常好学,一有时间就学习,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学习,因此知识面广,创造力高。
整合性。主要表现为: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各个领域的知识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整合和交叉。例如,一个人的语文知识与历史知识之间整合、交叉,可以形成新的创造。
实用性。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知识能有效地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停留于书本形态。例如,一个人既具有关于机器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关于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实用的知识,因此容易根据生产的便利性和有效性的需求,提出改进机器设计的想法,即进行创造。
理解性。主要表现为:能理解知识的深层道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知识,容易转换为新的形态,实现创造。例如,如果一个人自己的性格存在缺陷,如果这个人对性格的形成因素和途径有深刻的理解,那么他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动地改善自己的性格,在性格发展上进行创造性的自我教育。
在此,特别值得选择的学习方式,即特别具有创造力培育价值的学习方式,亦即特别有助于形成创造力关键特征、促进创造力发展的那些学习方式。应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是非常多样的,而且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不过,从创造力培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创造力培育的学理和大量事实来看,以下一些典型的学习方式是特别值得选择的。
简单地说,自主学习即学生自己做主的学习。对于创造力的培育来说,自主学习具有如下作用: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整个学习的质量(包括学习成绩),[8]从而使学生更加有信心也更加有余力进行创造;有助于直接促进创造力关键特征中的自主性和自立性的成长;有助于增强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增强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成就动机;自主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9]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满足人的这种内在需要,从而更好地激发人的整个潜能,包括创造的潜能。
简单地说,发现学习即学习者自己探索结果、发现知识的学习。从创新性程度来看,发现学习是一个学习方式的系列,它包括三种学习方式:一是质疑性学习,即对现有的相关知识产生疑问、进行质疑;二是探究性学习,这是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而获得相关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三是研究性学习,即学习者以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10]发现学习对创造力的培育具有多方面的直接而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增强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自己能够在发现方面取得成绩,会更加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发现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因为发现特别强调灵活变化和独创性的思维活动;提高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广阔性、整合性、实用性和理解性,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发现是基于已有知识的,而需要在发现的过程中整合知识,致力于实现知识结构的有序化,突破已有的知识范围并打破知识的学科领域界限,致力于将知识用于解决问题(尤其是实用性地解决),有自己的发现之后会对原有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简单地说,实践学习即在实践中以实践为主导方式所进行的学习。这也是一个学习方式的系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学习方式:实验式学习;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学习对创造力培育的直接作用主要有:其一,增强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其二,增强自主性和自立精神。其三,提高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细性。因为,通过实践,可以冲破思维路线中存在的阻碍性因素,打通思维过程的各种关节,从而使思维更加流畅;实践是需要灵活性的,通过满足这种要求而能够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有区别于书本知识的发现,将各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加以整合,会产生独创性;实践中往往需要实际操作和检验,而这往往是精细的,因此能促进思考的精细性。其四,提高知识结构的广阔性、整合性、实用性和理解性,因为,实践往往是综合性的,要获得实践的成功,需要突破较窄的知识范围;实践过程中需要整合多个方面的知识,突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实践直接指向实用;要让实践进行得顺利而有效,就需要深刻而准确地理解相关知识。
简单地说,互动学习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交互作用而进行的学习。这也是一个学习方式的系列,它主要包括以下学习方式:一是合作学习,即两个以上的学习者之间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尤其是在探究和研究过程中的合作;二是讨论式学习,这在课堂教学中也大量使用;三是问答式学习,具体包括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四是展示性学习,即学习者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并结合展示进行交流;五是角色扮演学习,教育实践界,尤其是西方教育实践界流行一种“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11]整合相关成果,我们可以形成供广大教师广泛使用的角色扮演学习方式。互动学习对于创造力培育的直接作用主要有:一是增强批判精神,因为在互动过程中有大量积极的批判性思维;二是增强成就动机,因为在互动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会产生积极的感染和感召;三是增强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因为互动较多是为了学习和创造的活动进行得越来越精,主体会致力于不断地追求高质量和完美;四是提高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精细性,因为,在互动的过程中,会突破一些个人难以突破的关节从而促进思维的流畅性;多种思维碰撞会使人更加灵活;通过互动,大家在思维上互相补充,会使思维更加深入和精细;五是提高知识结构的广阔性和理解性,因为,在互动的过程中,会突破个人知识结构的相对狭隘性,相互交流可以促进多维度而深入的理解。
简单地说,设计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设计的任务而通过一系列设计活动所进行的学习。设计活动是很广阔的,诸如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活动设计、自我发展设计、综合设计等。设计是广泛存在的、人每天都可以进行的、特别需要创造力的一种活动,也是促成人们高度成功的一种活动,对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及其对创造力发展的作用受到重视,例如,当代著名商业思想家丹尼尔·平克就在关于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的系统论述中,将设计感作为六大能力之一。[12]为了有效地发展人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就需要较多地开展设计学习。设计学习对创造力培育的直接作用主要有:一是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因为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活动等,是一种成就,而且能进一步促进成就动机的增强;二是增强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因为设计是追求尽可能完美的;三是提高思维的独创性和精细性,因为设计强调创意和独特性,强调设计得精密细致;四是提高知识结构的广阔性、整合性、实用性和理解性,因为,多数设计往往需要广阔领域的知识,需要突破学科领域的界限,直接指向实用,而且需要深刻而准确地理解知识才能将之运用到设计中。
个性化学习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念,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基于这种独特性,学习总的来说应该是个性化的,个性化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和健全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近年来,各国日益注重个性化学习。例如,英国政府2004年正式阐述和发布的个性化学习的愿景,期望通过个性化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实现最高程度的发展;[13]再如,上海中学就已经在愿景和实践上都注重学生个人的志、趣、能,注重个性化学习,通过个性化学习来促进学生的高水平发展,包括创造力的发展。[14]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在当前的中小学,个性化学习是可行的,因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条件。[15]个性化学习具有非常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就作为培育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而言,主要指在各种学习方式的选择与运用、具体学习方法、学习的具体操作过程等方面都因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异。个性化学习对创造力的培育很重要,特别有助于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思维品质的独创性等的发展。
以上是有助于培育学生创造力的诸多学习方式中的一些特别典型的学习方式。我们为培育学生的创造力而选择和运用学习方式时,需要特别注意:将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注重学习方式本身的灵活与变化。
注释
[1] Kaufman,J. C.,& Sternberg,R. J.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Creativity[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ⅷ.
[2] 陆有铨.教育是合作的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8.
[3] 刘燕敏.素质教育在美国[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71.
[4] 劳拉·E. 贝克. 儿童发展(第五版)[M].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86.
[5] 罗伯特·J.斯滕博格.创造力手册[M].施建农,等,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1.
[6]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7、29.
[7] 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20.
[8]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9] 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人的需要理论[M].汪淳波,张莹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78.
[10] 丁念金.课程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47-148.
[11] 丁证霖,等,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308-333.
[12] 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M].高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71-104.
[13] Miliband,D. Personalised learning:Building a new relationship with school[R]. London:DfES,2004.
[14] 唐盛昌.聚焦志趣 激发潜能——上海中学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2012,(7).
[15] 丁念金.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课堂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13,(8).
(责任编辑:刘宏博)
论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第5期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